MENU

生殖百科

BLOG

2025-11-14

子宮肌腺症要注意什麼?掌握5個症狀和飲食禁忌,別讓病情惡化!

子宮肌腺症要注意什麼?掌握5個症狀和飲食禁忌,別讓病情惡化!

 

每次月經來時,妳是否總被劇烈經痛、經血過多或下腹悶痛困擾呢?許多女性常以為只是體質偏寒或月經不順,但其實這些身體不適,有可能和「子宮肌腺症」有關係。那麼,子宮肌腺症要注意什麼呢?這篇文章會陪妳一起了解 5 個子宮肌腺症症狀與成因、飲食上該避免的地雷食物,以及常見的治療方式與疑問解答,幫助妳更了解自己的狀況,一起守護子宮的健康。

 

子宮肌腺症是什麼?可以懷孕嗎?

 

原本只存在於子宮腔內的內膜組織,如果長到子宮肌肉層裡,就會形成子宮肌腺症。這些組織會隨著月經週期反覆增生與出血,但因為被包在肌層中無法排出,時間一長,就可能讓子宮慢慢發炎腫脹,出現經痛、經血量變多、性行為疼痛,甚至影響懷孕。根據病灶的分布情形,子宮肌腺症可以分為 2 種類型:

 

  • 瀰漫型子宮肌腺症:異位的內膜組織散佈在整個子宮肌層中。

  • 局部型子宮肌腺瘤:異位組織集中於特定區塊,外觀上像是肌瘤,但本質不同。

 

▎子宮肌腺症會影響懷孕嗎?

雖然子宮肌腺症不等於無法懷孕,但它確實可能因為改變子宮環境或干擾子宮功能,讓受孕變得更困難。常見的影響原因包括:

 

  • 改變子宮環境:異位的內膜組織會引發慢性發炎與免疫反應失衡,使受精卵較難順利著床。

  • 影響子宮收縮功能:病灶可能讓子宮蠕動異常,影響精子游動或胚胎著床的穩定性。

  • 提高流產風險:即使順利懷孕,子宮內環境仍可能不理想,導致流產或早產的機率增加。

  • 常合併其他婦科疾病:例如巧克力囊腫或骨盆腔沾黏等內膜異位症相關問題,也會提高受孕難度。

 

不過別太擔心,有研究指出,如果需要透過人工生殖協助(例如試管嬰兒),先進行肌腺病灶清除手術或者是在進行冷凍胚胎植入療程前使用 GnRH agonist(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的女性,成功懷孕的機率往往比尚未處理的情況來得高。如果妳正在備孕,建議提早和醫師討論,了解子宮目前的狀況並釐清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這樣才能更安心邁向好孕之路。

 

子宮肌腺症和子宮肌瘤一樣嗎?

 

有不少人會把子宮肌腺症和子宮肌瘤混為一談,認為只是名稱不同,但其實這兩種婦科疾病不論在形成原因、症狀表現,甚至治療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異。

子宮肌腺症 月經 出血

▎子宮肌腺症是什麼呢?

子宮肌腺症是子宮內膜組織長到子宮肌肉層內而產生的疾病,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病灶。這些脫落在外深入子宮肌肉層內的子宮內膜組織會隨月經週期出現增生與出血,但因被包在肌肉層中無法順利排出,會導致子宮腫脹、經痛加劇、經血異常,甚至影響懷孕。子宮內膜異位的情況有時也會出現在其他部位:

 

  • 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組織沾黏到卵巢表層,逐漸往卵巢內部侵蝕,最後形成內含陳舊血液的囊腫。

  • 骨盆腔腹壁表淺或深層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組織轉移到輸卵管、膀胱等骨盆器官,容易造成慢性骨盆腔疼痛或沾黏問題。

 

▎子宮肌瘤是什麼?

子宮肌瘤則是另一種與子宮肌腺症完全不同的良性腫瘤。它是由子宮肌肉層的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所造成,通常邊界清楚、質地偏硬,也能透過超音波等影像工具準確辨識。

 

與肌腺症不同的是,肌瘤多半可以單獨摘除,不會破壞整個子宮結構,因此對生育的影響通常較小。不過,如果肌瘤體積太大或長在特殊位置,也可能會引起壓迫症狀、經血過多或其他不適。

 

子宮肌腺症症狀有哪些?你可能忽略的無症狀與 5 大徵兆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資料,約有三成患者屬於無症狀型,常是在健檢或因其他婦科問題檢查時才意外發現。不過,大多數人仍會出現一些徵兆。以下由 TFC 臺北生殖中心整理出 5 項常見症狀,幫助妳更早掌握身體訊號,及時做出對應的照護與安排。

 

▎月經量大、經血過多

因為異位的內膜組織也會隨月經週期出血,使整體經血量大增,甚至造成貧血、頭暈與疲倦。
 

▎非經期出血

部分患者會在月經結束後仍持續有點滴狀出血,或在兩次月經間不明原因出血。
 

不孕症

子宮肌腺症會影響子宮內膜的健康與胚胎著床的穩定性,同時也可能合併輸卵管沾黏或骨盆腔內膜異位等問題,導致受孕機率下降。
 

▎經期過長

經期時間常超過七天,經期結束後仍可能感到下腹不適或持續滲血的情形。
 

▎性行為疼痛

若肌腺症病灶位於子宮後壁或造成骨盆腔沾黏,進行性行為時可能會有深層刺痛或不適感。

 

子宮肌腺症治療方式有哪些?一定要拿子宮嗎?

子宮肌腺症吃藥

子宮肌腺症一定要拿子宮嗎?雖然切除子宮是目前唯一能根治的方法,但如果還有生育需求,或因其他原因不適合手術,也有不少保守性的治療選擇可以考慮。以下 TFC 臺北生殖中心整理 10 種常見的子宮肌腺症治療方式:

 

▎子宮切除手術

子宮切除手術是目前唯一能根治子宮肌腺症的方式,透過完全移除病灶,能大幅改善反覆出現的經痛、經血過多等困擾。不過,這項手術也代表會永久喪失生育能力,如果妳還有備孕的計畫,務必要先和醫師充分討論。

 

▎止痛藥

可暫時緩解經痛或骨盆腔的不適,適合輕度症狀或初期控制疼痛。

 

▎避孕藥

幫助調整月經週期,減少經血量與經痛程度,也能抑制內膜增生,達到穩定病情的效果。

 

黃體素、雄性素藥物

透過抑制子宮內膜活動,來減少子宮腫脹與異常出血,常見於口服或針劑治療中。

 

▎針劑治療(停經針)

像是 GnRH agonist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可暫時抑制腦下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FSH 和 LH),進而抑制卵巢雌激素分泌,讓身體進入「假性更年期」狀態,使病灶萎縮。多用於手術前調理或短期症狀緩解,但可能出現潮熱、失眠、骨質疏鬆等副作用。 

 

▎口服 GnRH antagonist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拮抗劑)

它是一種口服藥物,可以快速抑制腦下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FSH 和 LH),進而抑制卵巢雌激素分泌,藥物作用跟上述針劑一樣,可以讓身體進入「假性更年期」狀態,使病灶萎縮。但可能出現潮熱、失眠、骨質疏鬆等副作用。 

 

▎子宮內投藥(蜜蕊娜)

在子宮內放置能釋放黃體素的裝置,局部抑制內膜增生、減少經血與疼痛。副作用少、可逆性高,是目前常用且適合長期使用的治療方式。

 

▎腹腔鏡手術

適合病灶集中、位置明確的情況。傷口小、恢復快,能盡量保留子宮功能。
 

▎傳統開腹式手術

可處理範圍較廣的病灶,如果有懷孕需求,醫師會盡量保留子宮結構,是較積極的治療選擇之一。

 

▎海芙刀手術

屬於無創治療方式,利用超音波高溫聚焦破壞病灶,無需開刀,對仍希望懷孕的女性來說,是相對新穎且傷害較小的選項。

 

不論選擇哪種治療方式,都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症狀程度、生育計畫與生活考量,和專業醫師好好討論後,再做出最合適的決定。每種治療都有其適用情況與限制,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子宮肌腺症要注意什麼?6 大飲食禁忌要小心

子宮肌腺症 冰

雖然飲食沒辦法直接治癒子宮肌腺症,但養成好的飲食習慣,能幫助調節荷爾蒙、減少體內發炎,對穩定症狀會有幫助。以下是建議盡量避免這 6 大類食物:

 

▎富含雌激素的食物

像是蜂王乳、豆漿、山藥、紫河車、胎盤素等,都含有天然或植物性雌激素。這類成分可能刺激子宮內膜組織增生,讓病灶變得更活躍,導致症狀惡化,尤其是經痛或經血量明顯增加。
 

▎偏寒的食物

綠豆、西瓜、冰品、生菜沙拉等寒涼食物,從中醫角度來看,會讓子宮變得冰冷,血液循環差、子宮收縮不順,經痛就更難受。尤其月經期間,建議避免食用,以免加重下腹悶痛。
 

▎補品類食物

雖然進補類的食物平常對身體有益,但對子宮肌腺症患者來說,補過頭反而會刺激子宮血流、促使病灶活化,讓出血變多或導致經期延長,建議避免自行進補。
 

▎辛辣、油炸或燒烤類

像是辣椒、鹽酥雞、燒烤、炸雞等,屬於高溫烹調、高油高鹽類型,容易誘發體內慢性發炎反應,刺激子宮收縮。吃多了可能會讓經期不適加劇,甚至出現經前情緒波動或腹部脹痛。
 

▎紅肉及內臟類

牛肉、羊肉、豬肝、加工腸類等食物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攝取過多可能讓體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這樣的環境容易讓子宮更敏感、內膜病灶更活躍,對病情控制並不利。

 

▎其他刺激性或燥熱食物

像是酒精、濃茶、咖啡、甜點、加工食品等,不但會干擾荷爾蒙平衡,也容易影響睡眠與免疫力,讓身體調節變差、子宮更容易出現疼痛與腫脹感。

 

※建議多攝取深綠色蔬菜、魚類(富含 Omega-3)、全穀類、豆類、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有助減緩發炎與促進荷爾蒙代謝。

 

子宮肌腺症會變癌嗎?停經會好嗎?其他常見 QA

 

Q:子宮肌腺症會變癌嗎?

 

大家會很擔心「子宮肌腺症會變癌嗎?」其實子宮肌腺症本身不是癌症,也不屬於癌前病變。不過,如果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狀態,或同時合併其他子宮內膜異位問題,的確可能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Q:子宮肌腺症停經會好嗎?

 

子宮肌腺症停經會好嗎?大多數人在停經後,因為體內雌激素分泌減少,像經痛或經血過多的症狀通常會明顯緩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原本的病灶不一定會因此消失,即使停經了,仍建議持續追蹤子宮健康,才能更放心。

 

Q:子宮肌腺症會變大嗎?

 

是的,有可能。如果沒有進行治療,肌腺組織可能會隨著每次月經的刺激而逐漸增大,導致子宮變大,甚至可能會壓迫到膀胱、直腸等鄰近器官,造成更多身體不適。

 

Q:子宮肌腺症多久追蹤一次?

 

一般建議至少每 6 個月回診一次,若正在接受治療,醫師可能會視情況安排更密集的追蹤。通常會搭配超音波檢查與 CA-125 指數,幫助觀察病情變化。

 

子宮肌腺症導致不孕怎麼辦?試管嬰兒推薦 TFC 專業團隊

 

子宮肌腺症雖然不是惡性腫瘤,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妳的健康,甚至讓備孕的過程變得困難重重。一次次驗孕落空的失望,直到後來才發現,真正的問題其實來自一直沒被察覺的子宮肌腺症,成了那道難以跨越的阻礙。

 

如果妳正在為懷孕煩惱,TFC 臺北生殖中心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完整的人工生殖技術,能根據妳的子宮狀況,量身規劃合適的試管嬰兒(IVF)療程,必要時也會評估是否先進行手術處理,進一步提升胚胎著床率與懷孕機會。

 

請相信,這條路妳不是一個人。歡迎預約諮詢 TFC 臺北生殖中心,專業的團隊會陪妳一起努力,成為妳堅實的後盾,讓妳在追求好孕的過程中,多一份支持,也多一份安心。

 

推薦閱讀:

內膜厚度太薄怎麼辦?掌握內膜養護方法,幫助您維持子宮健康!

王瑞生 Ruey-Sheng Wang, MD, PhD., 副院長.

王瑞生 醫師

Ruey-Sheng Wang, MD, PhD.

TFC 臺北婦產科診所 生殖中心 副院長

教育部部定講師

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暨生殖醫學中心資深主治醫師

醫療新知類別: # 醫學新知

FAQ

Q:申請補助方案時,必須等待第一次申請結案後,才能申請第二次補助嗎?
A: 補助方案依照妻子的年齡,終生補助3次或6次,除非成功生下寶寶
Q:取卵當天要請假嗎?
A: 需要請假,因為取卵當天會進行麻醉鎮靜,術後可能會感到頭暈噁心
Q:申請補助方案,我應留存什麼文件?
A: 受術夫妻應留存文件如下: 1.補助申請通知書。 2.
Q:取卵手術當天,需要有人陪同嗎?
A: 需要有人陪同,因為麻醉鎮靜後安全性考量,有人陪同比較安全。
Q:開立施術結果證明書時,如何計算受術妻子之年齡?
A: 由申請該次補助之申請日為基準,計算受術妻的年齡,即TFC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