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腫幾公分要開刀?了解四大原因與症狀,規劃懷孕要注意!
妳是否曾因為經痛嚴重到影響生活,或因為遲遲難以懷孕而感到焦慮?其實這些狀況都可能和「巧克力囊腫」有關。這篇文章會帶妳了解七個巧克力囊腫症狀、原因、治療方式,以及什麼情況需要考慮開刀,幫助妳提早認識身體狀況並找到適合妳的懷孕策略,把握黃金時間。
巧克力囊腫是什麼?對懷孕有影響嗎?
很多女性是在健康檢查或因經痛就醫時,才發現自己有巧克力囊腫,在醫學上又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瘤,是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卵巢,導致經血無法正常排出而堆積,形成又濃又黏、充滿像融化的黑巧克力般深褐色液體的囊腫。
雖然巧克力囊腫可能對懷孕造成影響,但提早診斷並透過專業評估與治療,還是有機會能夠順利受孕。如果妳正準備懷孕,卻發現自己有巧克力囊腫,建議儘早與醫師討論。根據實際情況,醫師可能會建議手術處理巧克力囊腫、先凍卵,或搭配人工生殖療程。提早做規劃不僅能保留卵巢功能,也能提升懷孕的成功率。
巧克力囊腫症狀有哪些?這七大警訊不可忽視!
巧克力囊腫有時候完全沒有症狀,很多女性都是在健康檢查或因為其他原因做檢查時,才意外發現有巧克力囊腫。不過也有不少人會出現明顯的不適,如果妳正好有以下狀況,建議及早和醫師做檢查和討論:
-
嚴重經痛與骨盆腔疼痛
月經還沒來就開始痛,甚至一來就痛到下腹、單側骨盆、或下背,讓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
性交疼痛
性行為過程中,因為病灶被牽扯或壓迫而出現痠痛或刺痛感。 -
腸胃與泌尿症狀
有些人會覺得小腹鼓鼓、骨盆腔有異物感或脹氣感。腹脹不適時也常伴隨排便困難或上廁所次數增加。 -
不孕
巧克力囊腫會影響卵子品質,也會干擾輸卵管與卵巢功能,增加不孕的風險。 -
無症狀者的潛在風險
即使沒有症狀,也可能在檢查時才意外發現巧克力囊腫。因為沒有警訊,反而容易延誤治療。如果巧克力囊腫持續變大,破裂、扭轉甚至變惡性的風險也會隨之升高。
推薦閱讀:
卵巢早衰吃什麼?3分鐘掌握卵巢早衰症狀,5大調理方法大公開!
深入了解這四大巧克力囊腫原因
目前醫學上尚未找到造成巧克力囊腫的原因,不過目前有多種假說被提出來解釋可能共同作用導致巧克力囊腫的產生:
-
經血逆流理論
月經期間,部分子宮內膜細胞經由輸卵管逆流進入腹腔,附著在卵巢後持續生長。
-
免疫功能異常
細胞免疫缺陷或異常,讓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得以存活與增生。
-
血液與淋巴傳播
子宮內膜細胞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到卵巢形成病灶。
-
初經前的內膜異位症
新生兒子宮因母體荷爾蒙影響,導致逆行性出血,形成早期病灶。
-
家族遺傳
若家族中有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尤其是如母親或姐妹的一等親,會顯著增加罹患巧克力囊腫的風險。
誰是巧克力囊腫高危險群?這些六類人要小心
如果妳符合以下情況,建議定期做婦科檢查,早點發現、早點處理會更放心:
-
未生育的女性
懷孕期間因為不排卵、沒有月經,巧克力囊腫會暫時受到抑制,症狀也會暫時受到壓制。 因此未曾懷孕的女性,風險會稍微高一些。
-
初經年齡落在 11 歲以前
青春期月經越早來,暴露在女性荷爾蒙的時間就越長,長期累積更容易讓子宮內膜組織異位與堆積。
-
月經週期少於 27 天或經期持續超過 7 天
經期次數比一般人頻繁或經期過長都會增加經血逆流的可能性。
-
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病史
當免疫系統無法順利清除掉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時,這些組織就有機會在錯誤的位置持續生長。
-
有家族病史
家中母親或姊妹有相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史。
-
子宮或輸卵管的結構異常
子宮中膈、輸卵管異常等,都可能影響經血順利排出,增加逆流與異位的機率。
巧克力囊腫會消失嗎?巧克力囊腫兩大治療方式
很多女性在聽到自己有巧克力囊腫時,腦中第一個念頭往往是:「巧克力囊腫會消失嗎?」根據目前醫學研究,如果囊腫還不大,有時在服藥、懷孕或停經後,可能會暫時縮小或不再繼續長大。不過,囊腫完全消失的可能性極低,而且就算縮小了也還是有長回來的可能性。
如果巧克力囊腫變大、開始引起不適或影響到生育計畫,還是建議儘早處理比較安心。目前針對巧克力囊腫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治療方式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多半適用於症狀輕微或小於 5 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屬於較為保守、以穩定控制為主的治療選擇。其主要目的是緩解不適並降低囊腫破裂等併發症的風險,但無法根除病灶。以下是常見的藥物類型:
-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製造類停經狀態,達到抑制巧克力囊腫生長的效果,但副作用較明顯,例如熱潮紅、骨質疏鬆、情緒波動等。
- 雄性激素類藥物:因明顯副作用,如多毛、長痘痘或聲音變粗等,現在已較少使用。
治療方式二:手術治療
當巧克力囊腫越長越大,開始影響身體機能,或出現其他併發症時,醫師通常會建議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會依年齡、生育計畫以及巧克力囊腫的嚴重程度決定,也就是說,「是否還有懷孕的打算」是關鍵考量之一。以下是兩種常見的手術方式:
- 保守性手術:僅切除巧克力囊腫本身,並盡可能保留卵巢功能。適合有懷孕計畫或年輕女性。雖然可以保留生育能力,但復發機率也相對較高,且手術過程中仍有可能對卵巢功能造成些微影響。
- 根除性手術:適合已停經或未來沒有生育計畫的女性。醫師有時也會建議一併切除病變的卵巢、輸卵管甚至子宮,以降低復發風險。這種方式雖然一勞永逸,但因為不可逆,所以需要和醫師充分討論、評估清楚再決定。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人生規劃都不一樣,所以無論選擇何種手術方式,都建議和醫師討論是否有生育計畫,並評估自身年齡、AMH 值和症狀,再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如果妳有懷孕的打算,也可以考慮在手術前先凍卵,為未來保留生育的可能。
巧克力囊腫幾公分要開刀?以下為妳解答五大常見問題!
巧克力囊腫是女性常見的婦科問題,許多人對於是否需要手術、會不會影響懷孕或卵巢功能都有很多疑問。以下是我們整理出五個常見 Q&A:
Q:巧克力囊腫幾公分要開刀?
一般囊腫大於 4 公分、囊腫持續變大、經由藥物無法改善症狀,或醫師懷疑有惡性變化就會建議考慮手術。
Q:巧克力囊腫就是多囊性卵巢嗎?
不是喔,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況。多囊性卵巢會影響排卵,常見特徵是月經少量且不規律。巧克力囊腫則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和經血逆流與慢性發炎有關。
Q:有巧克力囊腫還能懷孕嗎?
有機會可以,但要看囊腫的大小以及卵巢功能。如果排卵正常、輸卵管通暢、另一半精蟲品質[6] 也不錯,還是有機會自然受孕。但如果情況比較複雜就需要找專業的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受人工生殖技術的幫忙。
Q:巧克力囊腫會影響 AMH 嗎?
會的。AMH 是評估卵巢庫存的重要指標,而巧克力囊腫本身可能會讓卵巢功能下降。若決定接受手術治療,會建議先抽血檢查 AMH,也可以考慮先凍卵,提前為未來的生育規劃做好準備。
Q:巧克力囊腫會變成癌症嗎?
大多數巧克力囊腫都是良性的,不過在停經前女性還是有大約 1% 的機會可能惡化成卵巢癌。雖然卵巢癌的「相對風險」在患有巧克力囊腫的女性中可能會增加,但實際發展成卵巢癌的「絕對風險」偏低。
預防不孕風險!巧克力囊腫術前凍卵推薦 TFC 生殖中心
對於有巧克力囊腫的女性來說,提早規劃真的很重要。特別是當 AMH 開始下降、準備接受卵巢手術,或人生規畫希望有小孩但暫時還沒有懷孕計畫時,凍卵就是一種替自己保留生育機會的方法。
TFC 臺北生殖中心提供專業的不孕症檢查與冷凍卵子服務,醫師會根據妳的身體狀況和人生規劃,協助找到最合適的方向,讓未來更有把握,也能少一份擔心。
巧克力囊腫並不可怕,只要及早診斷、妥善治療,再搭配生育力保存,就能同時守護健康與未來的夢想。如果妳正面臨這樣的狀況,預約諮詢TFC 臺北生殖中心,讓專業的團隊陪妳一起面對,並找到最適合的治療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