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腫原因是什麼?解析成因與常見症狀,幫助您及時應對!
健康是女性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尤其婦科疾病可能影響身心平衡。其中,「巧克力囊腫」是一個常見但讓人困惑的名詞,許多女性可能從未做過婦科檢查更未察覺自己已受其影響。究竟巧克力囊腫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又會對健康帶來哪些影響呢?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巧克力囊腫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式,幫助大家更清楚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巧克力囊腫是什麼?與子宮肌瘤的差別?
巧克力囊腫 是什麼?巧克力囊腫與子宮肌瘤經常被混為一談。然而,這兩者雖然都會影響女性的健康與生活,但它們的成因、病兆位置與症狀有所不同。以下詳細說明兩者差異:
巧克力囊腫
巧克力囊腫是指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在卵巢時所形成的囊腫。在月經週期中,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會隨著賀爾蒙影響而增厚、剝落,但由於這些組織位於子宮腔以外的位置,無法經由月經正常排出體外,導致血液堆積於子宮腔外。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見的位置發生於雙側卵巢,當血液反覆堆積於卵巢內無法排出,便會逐漸形成深褐色、黏稠如巧克力般的液體,因此得名「巧克力囊腫」。
- 好發族群:在所有年齡層的青春期少女都有可能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 ,甚至包括一些青春期前的少女。大約三分之二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成年患者早在20歲前就開始有經痛等症狀。
- 主要症狀:經痛、骨盆腔疼痛,嚴重時影響卵巢功能與生育力,進而降低自然受孕的機率。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腫瘤,又稱為纖維瘤,可能發生於子宮黏膜 下、肌層中或子宮漿膜下。目前醫學上尚未完全確定其成因,但可能與遺傳、荷爾蒙失調及環境因素有關。
- 好發族群:子宮肌瘤是發生在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多見於育齡女性,且研究顯示發生率和盛行率在育齡女性中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主要症狀:大多數子宮肌瘤都很小且沒有症狀。大部分子宮肌瘤的症狀產生與肌瘤的數量、大小和位置有關。子宮肌瘤的症狀主要分為三大類,包括經血量大或經期延長、骨盆腔壓迫與疼痛,以及生殖功能障礙(例如:不孕、流產、產科併發症)。巧克力囊腫與子宮肌瘤最大的差異在於發病部位:
巧克力囊腫原因解析:常見症狀一次看!
目前醫學上尚未有單一、完全確定的解釋。多種理論可能共同作用,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 生:
- 經血逆流:部分子宮內膜細胞會經由輸卵管逆流到腹腔,在卵巢著床並生長。
- 免疫功能異常:免疫系統無法辨識及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細胞,使其在卵巢等部位存活並生長。
- 遺傳因素:若家族中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罹患巧克力囊腫的風險較高。
- 血液與淋巴傳播:子宮內膜細胞可能透過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至卵巢形成病兆。也有一說是新生兒子宮因母體荷爾蒙影響,導致逆行性出血,形成早期病灶。
巧克力囊腫初期可能無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 經痛加劇:下腹部疼痛,可能延續整個經期,影響日常生活。
- 性交疼痛:若囊腫牽扯或壓迫到子宮韌帶或陰道壁,可能導致性行為時疼痛。
- 骨盆腔疼痛:部分患者即使非經期時,也會時常感到骨盆腔或下腹部疼痛。
- 頻尿或排便困難:若囊腫壓迫膀胱或腸道,可能導致頻尿、排尿或排便困難。
- 不孕:有巧克力囊腫的女性約有 30~50% 會合併不孕症,尤其是有明顯經痛和慢性骨盆腔疼痛的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會造成慢性發炎,產生發炎介質, 影響卵子、精子與受精卵的品質與存活力。
- 囊腫破裂:囊腫受外力(如劇烈運動或性行為)撞擊可能破裂並導致劇烈腹痛、噁心嘔吐、陰道出血,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腹膜炎,需立即就醫。
巧克力囊腫怎麼檢查?3 大方法全掌握!
巧克力囊腫的早期診斷對於後續治療和生育計畫非常重要。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檢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內診
內診是婦科檢查的基本方法,透過醫師觸診評估骨盆腔內的異常狀況。醫師會檢查子宮和卵巢的位置、大小,若患者有較大的囊腫,有機會在觸診時發現腫大的卵巢或異常硬塊。此外,內診還能幫助醫師判斷囊腫是否有對鄰近器官,包括膀胱於小腸,造成壓迫。然而,內診的準確度有限,對於較小或位置較深層的病灶可能判斷,因此仍需搭配超音波檢查確認診斷。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是最常用的非侵入性影像檢查,能夠提供卵巢與骨盆腔的即時影像。醫師會使用陰道超音波或腹部超音波來觀察巧克力囊腫的大小、位置及內部結構。一般來說,巧克力囊腫在超音波影像上通常呈現低回音或毛玻璃狀影像,有助於與其他類型的卵巢囊腫,如黃體囊腫或卵巢腫瘤做區分。然而,有時單靠超音波檢查無法百分之百確診,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測輔助診斷。
抽血檢查
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中,CA 125 的濃度可能會升高。然而,在評估或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過程中,通常不會常規檢測血清 CA 125 的濃度,因為其他疾病,特別是卵巢癌,也會導致血清 CA 125 濃度升高。僅憑 CA-125 指數並不足以確診巧克力囊腫,臨床上仍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及患者症狀進行綜合評估,才能更準確的診斷。
當上述方法無法確診時,或懷疑病情較嚴重時,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更精密的檢查:
核磁共振成像(MRI)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種高解析度的影像檢查方式,能夠提供更精準的病變細節,有助於醫師判斷巧克力囊腫的特徵與分佈。透過 MRI,可將超音波檢查後仍無法確定診斷的卵巢附屬器病灶數量,從 20% 至 25% 降至 5% 至 7%。
腹腔鏡檢查
腹腔鏡檢查是目前最準確的診斷方法。透過微創手術,醫師可以直接觀察腹腔內的病灶情況,確認巧克力囊腫的形態與分佈,並可同步進行病理切片檢驗。這種檢查方式不僅能精準確診,還能評估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嚴重程度,甚至在檢查過程中進行治療,例如,移除病灶或囊腫。
推薦閱讀: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多久好?認識嚴重程度3分級,常見問題全解析
凍卵補助2025:凍卵費用需要多少?各縣市補助申請條件全攻略!
哪些人是巧克力囊腫的高危險族群?這幾個族群要留意!
並非所有女性得到巧克力囊腫的風險都相同,某些生理特徵或生活習慣可能提高罹患機率,以下幾類女性應特別留意:
未曾懷孕的女性
未懷孕過的女性(特別是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罹患巧克力囊腫的風險較高。這是因為懷孕期間不排卵,在沒有月經的狀況下,巧克力囊腫發生的機率會降低。反之,長期處於規律排卵的狀態,經血逆流進入腹腔的可能性會增加。
初經較早或停經過晚
初經年齡較早(11 歲以前)的女性,因為月經週期較早開始,終生受到的內生性雌激素暴露時程可能較長,經血逆流可能性也隨之增加,進而提高巧克力囊腫的發生率。停經過晚的女性也會有相同的情況。
有家族病史者
若母親或直系女性親屬曾被診斷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則自身罹患巧克力囊腫的風險也會比較高。
月經週期異常者
月經週期小於 27 天或經期持續超過 7 天的女性,較容易發生經血逆流至腹腔的可能性,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的女性,因為自身免疫系統無法順利排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因此可能會面臨較高的風險。
經常接觸環境荷爾蒙者
塑化劑如雙酚 A及其他環境荷爾蒙,例如戴奧辛和多氯聯苯(PCBs)已被認為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因子。這兩種化合物會透過改變雌激素代謝和抑制免疫系統,進而削弱身體清除這些子宮內膜異位組織的能力。
生殖器官構造異常者
先天性生殖器官異常,如子宮畸形、陰道閉鎖等,可能導致經血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增加經血逆流至骨盆腔的機率,進而提高巧克力囊腫的發生風險。這類情況通常可透過婦科檢查發現,及早處理以降低後續可能的健康風險。
巧克力囊腫有機會懷孕嗎?解析常見相關問題
許多女性在確診巧克力囊腫後,常對自身的生育能力感到擔憂,並產生許多疑問,例如:是否可以自然懷孕?囊腫會不會自己消失?需要手術治療嗎?以下將逐一解析這些常見問題,幫助您更清楚了解巧克力囊腫的影響及應對方式。
Q1:巧克力囊腫有機會懷孕嗎?
有機會,但需視囊腫的大小、位置及其他生殖健康因素而定。巧克力囊腫對生育的影響,主要取決於是否造成卵巢功能受損或輸卵管阻塞。以下為幾種情況的說明:
- 輕微囊腫(小於 5 公分):囊腫對卵巢影響較小,患者仍可能自然懷孕。然而,囊腫可能隨時間增大,因此建議定期追蹤,確保生殖功能不受影響。
- 中大型囊腫( 5 公分以上):較大的囊腫可能影響卵巢功能,甚至導致卵巢輸卵管沾黏,降低自然受孕機率。這類患者通常需要透過治療後,再進一步嘗試懷孕。
- 術後懷孕黃金期:進行腹腔鏡手術清除囊腫後,術後三個月至半年內通常是受孕的黃金期,這段期間內懷孕機率較高,因此建議積極備孕。
Q2:巧克力囊腫會變小嗎?
在某些情況下,巧克力囊腫可能會縮小,但多數仍需要透過適當治療與追蹤管理。
- 懷孕期間:由於懷孕期間雌激素水平下降,巧克力囊腫可能會自然萎縮,甚至部分被吸收。
- 停經後:更年期後,由於月經停止,子宮內膜異位組織的生長受到抑制,因此囊腫通常會逐漸縮小。
- 藥物治療:口服避孕藥、黃體素或其他抑制排卵的藥物可減緩巧克力囊腫的生長,有機會使巧克力囊腫略微縮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即使囊腫縮小,仍可能因殘留病灶而復發,因此建議患者持續定期追蹤,確保病情穩定,必要時進行治療。
Q3:巧克力囊腫會消失嗎?
巧克力囊腫不會自行消失,即使透過藥物治療,也僅能抑制巧克力囊腫囊腫生長,減少症狀,但無法完全消除已形成的巧克力囊腫囊腫。因此,患者應定期追蹤病情,並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案。若巧克力囊腫囊腫體積較大且無法透過藥物控制,則可能需要考慮進行手術切除,以避免對卵巢功能或生殖能力造成更大的影響。
Q4:巧克力囊腫如何治療?需要開刀嗎?
巧克力囊腫的治療方式主要取決於囊腫大小、症狀嚴重程度及患者的生育計劃。醫師通常會依據以下情況建議適合的療程:
- 若囊腫小於 5 公分且無明顯症狀:一般可採取藥物治療,如止痛藥、口服避孕藥、黃體素製劑或 GnRH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類藥物,幫助抑制內膜增生,減少經痛並控制巧克力囊腫成長。
- 囊腫大於等於 5 公分或影響生活品質:若患者出現劇烈經痛、不孕或影響卵巢功能時,則需要考慮首選治療的腹腔鏡巧克力囊腫切除術。優點是可以減少卵巢扭轉或破裂的風險並改善臨床症狀,但缺點是卵巢儲存功能會受影響。由於手術切除囊腫的過程可能影響卵巢功能,如降低卵子庫存量,若有生育計劃的女性,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在手術前進行凍卵療程,以保留生育能力。
Q5:巧克力囊腫飲食要注意什麼?
- 建議採取低雌激素、高纖維、低脂肪、高抗氧化的飲食策略。建議攝取的食物如下:
- 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莓果類、綠葉蔬菜、堅果等,有助於減少體內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
- 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亞麻籽、核桃等,有助於抗發炎並維持荷爾蒙平衡。
- 高纖維食物:糙米、全穀類、燕麥等,能幫助身體排除過多雌激素,穩定內分泌系統。
某些食物可能會加劇發炎反應或影響雌激素代謝,建議減少攝取:
- 高脂肪、油炸食品:可能增加體內炎症反應,並加劇症狀。
- 精緻高糖食物:如甜點、含糖飲料,可能影響胰島素與荷爾蒙平衡。
- 富含動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蟹黃、蜂王乳、大豆異黃酮等,可能促進子宮內膜異位組織的生長。
- 補品類食物:部分補血食材(如四物湯、人參等)可能使異位內膜細胞更活躍,應避免過量攝取。
- 生冷或燥熱食物:如柚子、炒花生、辛辣食物,可能影響血液循環或引發內膜異常增生。
Q6:巧克力囊腫要如何改善?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過量飲酒和接觸環境荷爾蒙,並適度運動,有助於降低病發風險。
及早發現,有效治療!讓 TFC 臺北生殖中心與您同行
巧克力囊腫可能影響女性健康與生育能力,及早發現與治療是關鍵。TFC 臺北生殖中心擁有專業醫療團隊與先進技術,能為每位患者提供精準診斷與個人化治療方案,無論是藥物控制或手術治療,都能根據個別需求量身規劃,確保最佳療效。
對於有生育計畫的女性,TFC 醫師團隊將提供專屬助孕策略,並透過術後護理與定期追蹤,降低囊腫復發風險,確保生殖健康。若您正面臨巧克力囊腫或生育相關問題,歡迎聯繫 TFC 臺北生殖中心,讓我們以專業與耐心陪伴您,一同邁向健康與幸福人生!
推薦閱讀: